這一年以來,情緒勒索字眼相關的書籍蜂湧而出,幾乎是全民都在關注這個情況,舉凡:親情勒索、伴侶勒索、索愛勒索、職場勒索、人際關係各種勒索的議題都相繼而生。
這不禁令我狐疑了,是否我們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充塞著「勒索」?或者我們日日的生活中都在勒索來勒索去?
如果真的是「勒索」滿人間,那恐怕也是「被勒索」的人處處在吧!?
如果,再認真一點兒的思考,那麼,這種人人都處於「勒索」處境的情況下(無論勒索人或被勒索),我們就需要好好面對幾個社會問題:
1. 社會集體的溝通能力不足,只懂得以「勒索」要求和互動,這樣真的金害。
2. 社會集體覺得的被勒索,那麼我們可能心智上都活在軟弱無力的狀態,無法為自己的心理和人際界限,分化出健康的距離。
3. 權威者握有權力的上對下關係型態,沒有改善和好轉,大家只能以文字抒發被迫情緒,控訴不平。
4. 社會對愛及關懷的感受力變異中,傳統的「以擔憂和期待替代關懷」,已不能再被接受為關心和愛護。
5. 顯示了解構社會結構及文化的過度時期,人人都慌、都不確定,可又不想受壓制,同時沒有力量真的強大自我,而困在關係中,動彈不得,進退兩難,這種矛盾和彆扭感覺,混淆著彼此亂七八糟的情緒。
為什麼我們害怕關係,又期待關係呢?不正因為我們都希望關係給我我要的「好」就好,那些我不要的「不好」,都離我而去吧!
當我們只想要關係照著「我」的意思,給我我要的、順應我要的、聽從我說的,然後我才給你你要的時⋯這不都是一種控制和勒索嗎?
然而,如果只是用「勒索和控制」看待關係,卻不是從中學習溝通和協調,同理和回應,也不是學習成穩的回應外界及關係期待,那麼,關係也肯定走不下去,沒有轉化的可能了。
#關係不是免洗筷,而是要用心和學習的
#關係,是個難修的功課,卻也是成長最多的功課